吕梁市
不过目前比特币也存在着几个缺陷,影响其更好发挥货币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币值不够稳定和持有过于集中。
经济新常态客观上要求达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和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机结合。第三,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反恐形势更加严重,持续战争、难民潮成为中东、欧洲等地经济社会风险加大的一个重要变数。
运用差异性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产业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同业拆借累计成交64.2万亿元,同比增长71.2%。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贷款补充工具等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三农产业和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也是货币金融走出去的过程,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开辟新的国际金融市场,展开金融创新,发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引领作用。2015年底,非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7%,同比下降了1.52个百分点。
不仅外贸、服务、金融等的国际间交易往来大大扩展,而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外并购的展开和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对外投资数额在大幅增长,与此对应,国际因素对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程度也在快速提高。这是一个开放型经济不可避免的。于是,科学进步的进步,不仅创造了人类社会对于新型货币的需求,同时也在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手段也即货币载体,二者的矛盾运动促进了货币形态及相应的货币制度不断演进。
进一步讲,货币并非要固定为某样事物而可以是一系列事物,未来社会的货币形式完全可以是多样化的。从其使用范围来看,比特币的使用范围经历了设计者中本聪-密码组邮件表的密码大拿-黑客极客群体-特殊用户群体—投机者和普通用户的扩展,基本符合由简单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现在正介于一般的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过程之间,尚未在商品世界的价值表现中独占这个地位(一般等价物),也就尚未具备货币完全形式,只是在有限范围内发挥一般等价物角色。例如随着社会发展和电子货币兴起,作为其他三种职能的基础,最重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大职能便有分离趋势。然而成为商品还只是第一步,要想实现由普通商品到货币的转换,还须经历漫长的过程。
比特币利用数学和密码学算法解决伪币问题,存在算法被攻破可能;它的交易确认时间过长,交易过程不可逆,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技术排他性不强,基于算法产生的与其类似的电子货币还有很多。自从主权信用货币发行彻底摆脱黄金枷锁以来,它就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利器,由于人们普遍对于经济增长要求过高却又耐心不足,这一工具过于频繁使用,几番量化宽松下来,少数群体牟得暴利,普通民众却只能目睹着自己实际财富的不断缩水。
在19世纪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缓慢,这段时间总共生产的黄金也才不到1万吨,如18世纪的100年仅生产200吨黄金。假设有那么一天金银如河边沙般被大量发现,它们也将面对贝壳的命运,被人类从神台之上抛弃,沦为光辉不再的普通金属,而事实上目前银已经在经历这一过程。历史之中,金银也非发现之初即被视为货币,而是经过与贝壳、谷帛和其他金属的长期竞争,最终因为自身的独特优势而被人类选择成为货币,成为同各种商品本身相脱离并且自身作为一种商品又同这些商品并存的交换价值。同时,人们交换的目的是得到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而非流通手段本身,因此执行这一职能的货币完全可由象征性的价值符号甚至价值符号的符号来代替,根据米塞斯的回归定理,一旦该物品被广泛接受为交易媒介,则其历史上的内在价值便不再重要。
然而人类对于黄金的那种天然的眷恋感是如此强烈,甚至有人将其归结于它那似太阳般的耀眼颜色让人产生宗教崇拜欲望,比如印加人将其称为太阳的汗水。尽管不像贝壳、金属那样是有体物,但它也非思想、观点那样纯粹存在于人脑,而是基于一种客观算法产生,是一个外界的对象。社会不断发展,时代已经不同,曾经成就黄金的未必就能成就比特币。因此在本文中,我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货币理论来分析比特币是否满足货币的本质要求和发挥货币职能,然后转向具体分析将其与黄金进行比较,继而就货币竞争、技术进步和政府干预等方面对于影响比特币成为货币的社会因素做了动态分析,最后指出比特币对于未来人类货币设计的重要意义。
它不仅要同各国发行的信用货币进行竞争,还要应对各种潜在对手,而事实上几乎所有事物都有资格成为货币,毕竟货币的所有权力来自人类授予。其次,比特币的持有过于集中,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排名前100的账户持币量约占总量的21.8%,而排名前500的账户持币量约占总量的35.7%,另有数据显示目前1300万的流通量里50%被950个人拥有,这么高的持有集中度放在传统货币那里是不可想象的,不仅会影响到比特币市场的流动性,加剧分配失衡,也意味着其币值更易受到操纵。
王璐曾经对于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认为货币理论可以分为自然观、财富观、面纱观等五个阶段,现代以来又有不少学者提出货币是一种契约。人类再也不愿自己的欲望被某种具体的物所束缚,这一取代过程完成得是如此彻底如此迅速,以致取代发生之前人类曾经有过的那些担心犹豫不久便会烟消云散,世界离开黄金照旧全速运转,黄金似乎真正成为了那截短短的、野蛮的金属崇拜的尾巴。
1976 年牙买加协议,决定推动黄金非货币化,等到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价值标准,货币的黄金时代正式落下帷幕,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纯信用货币时代。一般而言,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更为高级的货币形态就会取代相对低级的货币形态,货币发展也就表现出普通实物货币、贱金属货币(铁钱和铜钱)、贵金属货币(金银)和纸币及电子货币的演变规律。而这个竞争过程是在不断进行的,自从人类需要货币的历史开始,始终遵循的只有一个规律:谁能抓住更多人心,谁能拥有更多用户。比特币想要充当货币,必须取得社会普遍信任使得人们愿意持续使用,否则存在于网络世界的那串密码对持币人而言毫无价值。从冶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体积更小、价值更高的贵金属货币,到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纸币发行成为可能,再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带入人类生活,人类货币需求与其满足手段之间并不完全同步,有的时候货币需求超前,有的时候货币手段超前,每当现有货币手段难以满足人类货币需求之时,便会推动货币革命的发生,然后新的货币手段便会取代旧的货币手段,只是这个过程有时要显得漫长些,有时则会发生得很突然。之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70年代德国、丹麦、瑞典等先后建立金本位制,法国、美国也在这一时期实质上实行金本位制,随后日本、埃及、墨西哥、印度等主要国家也加入进来,黄金也就正式成为国际货币。
因此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之中,货币绝非某种脱离了社会关系的独立物,而是一个范畴,它的本质必然是通过这种物的形式表现出的人与人间的社会关系,在货币和人的社会之间始终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货币现象必然早于货币理论,在历史中货币最初并非人类理性设计产物,而是伴随社会发展自然产生,继而人们通过对于货币现象的观察认识,归纳总结得出货币理论。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在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比特币是否是货币这一问题中,这里的货币指的绝不是货币现象而应是货币理论。黄金表面上的所有魔力全都来自人类的给予,一旦离开人类社会它便只是普通金属。
(二)比特币的货币本质分析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分析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视线并未像其他西方货币理论一样被货币的各种表现形式所迷惑,而能透过物的表象揭示货币的本质,提出货币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和一般劳动时间的对象化,是和商品的自然存在形式相脱离的社会存在形式,其本质正是以物的形式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现实之中,比特币也已能够作为计价单位标示其他商品价格、能够购买商品、能够偿还债务、能被一些人视为资产存储起来,总之它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
明初政府新立钞法,强行规定宝钞是唯一合法使用货币,并且禁止民间用钱,然而百姓普遍不愿接受。无论在线交易支付还是线下实体商店消费,比特币不仅迈出了成为货币的第一步,而且已经从最开始的需要借助主权信用货币进行间接交易的W-G-B-W 、W-B-G-W形式,逐渐发展为在有限范围内直接承担交易媒介的W-B-W形式。人们可以选择相信比特币,也就可以选择信任其他数字货币,这点尤其重要黄金那些性质稳定、质地均匀、便于携带、产量合适、价值较大等特点使得它在与贝壳、布帛、贱金属等商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渐脱离普通商品,成为商品交换和流通中被使用得越来越广的特殊商品,最终占据了一般等价物的显要地位,实现了由商品到货币的重大转换,成为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受到人类顶礼膜拜。
王璐曾经对于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认为货币理论可以分为自然观、财富观、面纱观等五个阶段,现代以来又有不少学者提出货币是一种契约。那些西班牙征服者不明白的是,货币实际上就是一个信任问题,甚至是一种信仰。
正缘于此,社会虽在不断发展,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核心部分却并不过时,我们才会在这里使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分析比特币现象。人们可以挖掘黄金,但是不能发行黄金,而比特币的设计虽然出自个人之手,但这个发明者就像最初金的发现者一样,只是负责将其带进人类社会,随后便又消失在历史里,他个人无法拥有其全部所有权。
相较起比特币来,黄金的持有已经显得足够分散,然而1869年仍然发生了古尔德和菲斯科在华尔街试图操纵黄金市场的著名投机案,如此看来比特币的价值波动如此剧烈也在情理之中。人类需要的只是能够充当货币的物,而非一定需要特定的黄金,事实上即使在黄金占据货币主要地位的时代,也有大量黄金安静躺在墓地般的地窖之中,就如罗伯特·特里芬所说:人们走遍天涯海角寻找黄金,然后历经千辛万苦把它们开采出来,最终却锁在了壁垒森严的地窖中,人世间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尽管随后的历史里,一有金融危机关于黄金再货币化的呼声便会热烈一阵,事实却是除非社会生产力倒退到以前水平,否则人类不会再次进入货币的黄金时代。
【摘要】近年来比特币不断被人提起并引发热烈讨论,也在理论界获得一定关注。在这演进过程中,自然演化因素逐渐减弱,人为设计因素不断增强。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肯定了比特币的货币地位,例如汪海俊认为比特币可以实现货币的五大职能,贾丽平则指出比特币从基础设施上对现有货币体系进行颠覆性创新,形成独立存在的货币系统,创造了一种有力的价值存储手段和金融模式,王燕等认为比特币极其接近货币的本质,同时基本具备货币的五大职能。从其使用范围来看,比特币的使用范围经历了设计者中本聪-密码组邮件表的密码大拿-黑客极客群体-特殊用户群体—投机者和普通用户的扩展,基本符合由简单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现在正介于一般的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过程之间,尚未在商品世界的价值表现中独占这个地位(一般等价物),也就尚未具备货币完全形式,只是在有限范围内发挥一般等价物角色。
黄金表面上的所有魔力全都来自人类的给予,一旦离开人类社会它便只是普通金属。未来能否彻底完成这一转变过程,还需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我将在后文中进行详细分析。
历史之中,金银也非发现之初即被视为货币,而是经过与贝壳、谷帛和其他金属的长期竞争,最终因为自身的独特优势而被人类选择成为货币,成为同各种商品本身相脱离并且自身作为一种商品又同这些商品并存的交换价值。当黄金最初被人类发现时,吸引人的也许只是它那美丽的金属光泽,没有人会想到要拿它来交换什么东西,遑论给它戴上一顶货币的皇冠。
2.原标题:比特币货币化的理论分析、现实阻碍与经济意义 进入专题: 比特币 货币体系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连续两天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倡议将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以此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目前也已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设计机制,构建网络分布式规则下去中心化的超主权数字货币eSDR。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